实幼:小班安全演练活动《不跟陌生人走》
发布时间:2018/12/11 8:59:25 点击:

安全演练活动启动仪式

    孩子的人身安全是家长和老师最为重视的,大人们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安全常识都告诉孩子。我们无数次对孩子说:“不能吃陌生人的糖哦!”“不能跟陌生人走哦!”。但是当他们真正面对美食和玩具诱惑的时候,还能牢记妈妈的教诲吗?也许未必吧! 
    本周我们在小班组开展了《不跟陌生人走》的安全演练活动。想看看孩子们在面对诱惑时的真实表现,他们会说些什么?会跟陌生人走吗?如果在这次演练中,我们有的孩子轻而易举就被骗走了,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,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,等到将来危险发生的时候才能防患于未然呢?

 

游戏活动开始了
   

    上午9:00,孩子们还在快乐的早操活动时间,来自五个小班的30名家长志愿者就汇集在音乐厅,在年级组长王瑛老师的组织下召开本次演练的启动仪式。王瑛老师就活动的目的、安排和要求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,并给每位家长发放一份调查表,要求家长重点记录孩子对陌生人的回应和拒绝方式,如:“用什么方式吸引小朋友、沟通人数、成功带走几人、拒绝被带走的有几人、孩子是如何用动作和语言拒绝你的?”等。

“陌生人”的糖能吃吗?

   

    上午9:40,“诱骗行动”开始啦!五个小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幼儿园的不同地方,开始游戏活动。家长志愿者们带着自己提前准备好的道具来到孩子中间,充当起了“哄骗”孩子的“陌生人”。老师设置了三种不同的情境:1.老师假装借故离开几分钟;2.老师在场,假装没有看见;3.老师看见了,并进行简单的干预。孩子们的表现怎么样呢?在短短半个小时里,每个班都有不少孩子没能抵制诱惑,要跟着“陌生人”离开。走到大门口,幼儿园的几位园长和保安再次进行干预和提问:“你认识他吗?他给你的东西能吃吗?那你要跟他走吗?你走了下午爸爸妈妈接不到你怎么办呢?……”。最终有些孩子萌发了危险的意识,留下来不走了。还有的孩子依然执着地要跟“陌生人”叔叔阿姨走出校门


家长就活动内容进行研讨

    演练结束后,家长志愿者和各班班主任再一次在音乐厅集中,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。通过演练,家长们发现:零食对小班孩子虽然有诱惑,但是不容易把孩子带走,很多孩子都有了“不吃陌生人的糖果”的意识。但是面对各种有趣的玩具,孩子们的戒备心理就放松下来,通过玩具,更容易把孩子“骗走”。我们让每班推选一名家长作为中心发言人,就小班孩子的回应情况和拒绝方式进行梳理,其中提到:有的孩子直接拒绝:“妈妈说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”;有的孩子说:“我不走,老师不让我们出去”;有的孩子听说有好吃的,非常高兴伸手去拿,但听说要被带出去,就开始拒绝,后来直接把好吃的东西还回去;有的孩子意识到有危险,朝旁边的朋友摆手,并悄悄提醒:“他是坏人,不能跟他走”;有的孩子发现有陌生人过来搭话,直接不理他,转身玩自己的玩具;有的孩子的回应非常聪明:“你把好吃的给我放进书包吧,我的书包在二楼”“我不出去,你把好吃的买了拿进来吧,我在这里等你”……。

我们特别高兴,很多孩子坚守在活动场地,拒绝了“陌生人”的诱惑。三岁的小班孩子已经有了浅浅的防范意识,用他们自己的方式,拒绝了“生人”的诱惑。但是依然有小部分孩子被“诱骗成功”,于是我们就“如何在家里对孩子进行防拐骗安全教育”进行了深入的研讨,大家踊跃发言,各抒己见,分享了很多的妙招:1.家长自身提高防范和警惕意识。2.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安全情境演练。3.告诉孩子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。4.熟记父母的姓名和电话号码。5.如果在户外不小心和家长走散,站在原地不动,大声呼喊。6.家长给予孩子多一些安全感和满足感,让他们对诱惑说“不”等。

 

防拐骗安全教育小妙招

活动最后,王老师向家长们介绍了我们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开展情况,以及我们在安全方面的保障,如:刷卡接送制度、代接签字制度等。本次安全演练活动,对亲身体验的孩子来说是防诱骗能力的提升,对参与其中的家长们来说更是敲响了警钟。孩子的人身安全是家长和老师最为重视的,希望在家园共同携手下,构筑孩子安全的堡垒,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,为孩子们的平安和幸福保驾护航!


幸福·事- 新闻播报



友情链接:

Copyright (c) 2024 绵阳市实验幼儿园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:0816-2262655
地址:绵阳市一环路南段244号 蜀ICP备2023019574号